“如何做好买卖”,这四个字看着简单,但真要做起来,那门道可就多了去了。很多人觉得买卖就是低买高卖,囤点货,等着涨价就行,或者拼命吆喝,把东西卖出去。这思路,你说对吧,也对,但又总感觉差了点火候,没法真正“做好”。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、选择过剩的时代,光靠那点老一套,很容易就被卷没了。
首先得把“买”和“卖”这两个字想透了。买,不是简单的掏钱,是花钱换价值,是解决一个问题,满足一个需求。卖,也不是单纯的把东西推出去,是传递价值,是让别人觉得这东西值这个钱,而且是“我需要”的这个钱。很多时候,我们卖的东西,客户未必就急着用,但如果你能让他觉得“拥有它,我的生活会更好一点”,那这笔买卖,就容易做成了。
我见过不少刚入行的小年轻,拿到货就想着怎么赶紧出手,生怕压在手里。他们关注的重点是“速度”,是“回笼资金”。这种心态,确实能让生意不至于死掉,但要说“做好”,那还差得远。做好买卖,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“如何让这次买卖,对双方都有利,并且能持续下去”。
比如说,我们公司就一直强调,与其花大价钱去拓新客户,不如把老客户伺候好。一个能复购,能帮你介绍新客户的老客户,他为你带来的价值,远不止一次的买卖。这就是理解“买”和“卖”的本质,不仅仅是交易,更是建立一种信任和连接。
现在市场上什么火,大家就一窝蜂地去做什么,这是常态。但很多时候,最赚钱的反而是那些大家还没太注意,但又实实在在有需求的地方。找切入点,不能光看热闹,得看门道。
我记得前几年,有个朋友做数码配件的,市场上一堆充电宝,功能都差不多。他没跟着大流做那些花里胡哨的,而是观察到很多商务人士,出差需要同时带好几个设备,充电线、插头、甚至转换器都很占地方。他就专门开发了一款集成了多国插头、多个USB接口,还能给笔记本和手机同时充电的“一体式”充电器。体积不大,但解决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痛点。结果,这款产品一下子就火了,订单接到手软。
这里面有个关键,就是“挖需求”。很多需求不是客户自己能清晰表达出来的,需要你通过观察、沟通,甚至自己去体验,才能发现。你得像个侦探一样,去挖掘那些潜在的、未被满足的渴望。
当然,找准切入点,也得看你自己的资源和能力。你不可能什么都做,总得有自己的优势。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有技术积累,那就往那个方向深挖;如果你擅长整合资源,那就做“连接者”。别什么都浅尝辄止,那样很难做出深度。
定价,这玩意儿可不是简单加个百分比。成本肯定是基础,但绝不是全部。你想卖高点,就得让客户觉得值。这涉及到价值传递,也涉及到心理学。
我之前遇到过一个情况,我们一款产品,成本大概是50块,市面上同类产品卖80块。我们一开始也想着卖78块,走性价比路线。结果呢,销量一般,客户反馈也平平。后来有一次,因为生产批次的问题,我们有一批产品包装稍微有点瑕疵,但质量没问题。我们按49块清仓处理,结果反而卖得很快,很多人还觉得“捡漏”了。
这说明什么?价格太“刚好”没意思,反而容易让人觉得“就是这个价”。有时候,稍微提高一点价格,并且把产品的附加价值说清楚,比如更好的品质、更贴心的服务、更长的保修期,客户反而觉得“物有所值”。当然,这也得建立在产品本身过硬的基础上,否则就是“虚高”。
还有一种策略,就是“锚定效应”。比如,你拿出两款产品,一款卖200块,功能全面,另一款卖80块,功能基础。客户在选择的时候,80块的那款就显得性价比很高了。即使他们最终买的是80块的,你也已经通过200块那款,在客户心里建立了一个“价值标杆”。
销售技巧,很多培训都在讲,什么FABE法则、SPIN提问法等等。这些方法有道理,但如果用得不好,或者客户一听就知道你是在“套路”他,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。
我个人觉得,做好销售,最关键的还是“真诚”。你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想问题,了解他的需求,然后把你的产品能如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,清清楚楚地说出来。别夸大其词,更不要欺骗。
比如说,客户来问你某个产品,你如果知道这款产品在某个方面确实有不足,直说无妨,但同时告诉他,这个问题对他的使用影响不大,或者我们有其他方法可以弥补。这种坦诚,反而能赢得客户的信任。因为他知道,你不是只想着把东西卖出去,而是真的在为他考虑。
还有一个小细节,就是“倾听”。很多销售人员总想着自己说,展示自己的专业,却忘了客户才是主角。让客户多说,你多听,捕捉到他真正关心的是什么,然后对症下药。有时候,客户只是想找个人聊聊,把心里的困惑说出来,你恰好能提供一个解决方案,那这笔买卖,就做得非常顺畅。
买卖做得好不好,短期看销量,长期看口碑和复购。做完一单生意,这事还没完。后续的服务,才是检验你是不是真正在“做好买卖”的关键。
我一直觉得,售后服务不是成本,而是投资。客户买了你的东西,遇到问题了,能得到及时、有效的解决,他就会觉得这品牌靠谱。下次他有需求,或者别人问起,他自然会优先考虑你。
我们公司曾经有过一个客户,买了一批设备,用了不到两个月,有个小零件出了问题。按照合同,那个零件应该算易损件,需要付费更换。但我们考虑到客户是我们的大客户,而且这个问题确实有点突兀,就免费给更换了。而且,负责的工程师还过去指导了半天,确保客户能正常使用。结果呢?这个客户后来又给我们介绍了三单生意,而且每次采购量都很大。
这让我深深体会到,做买卖,不能只看眼前利益。把客户的利益放在前面,有时候,你付出的“一点点”,换来的可能是“一大串”的回报。这才是“做好买卖”最根本的逻辑。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