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创业板如何开户,不少新入市的朋友可能觉得就是走个流程,填几张表的事儿。其实不然,这里面门道不少,尤其是在政策不断调整的当下,理解其中的细微差别,能帮你省不少事,甚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。我这些年也摸索了不少,今天就随便聊聊,希望能给还在门外徘徊的朋友们一点参考。
很多人一上来就问“我能开吗?”,这得先看看你是不是符合基本要求。创业板跟主板不同,它主要是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,所以对投资者也有一定的门槛。最显眼的,就是那个“2年交易经验”和“50万的账户余额”。这俩要求,很多人会卡住,尤其是2年经验,有时候得是账户有实际交易记录才算,光放着钱没动,券商那边可能就不算。所以,想上创业板,得提前规划好。
关于50万这个门槛,很多人有个误解,以为是开户当天必须有50万,或者账户里必须一直保持50万。其实不是。按照规定,在你申请开通创业板交易权限的前20个交易日,你的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内的总资产(包括股票、基金、现金等)要达到50万元人民币。之后,这个50万的门槛就不再是硬性要求了。也就是说,你完全可以在账户里留够20天,然后卖掉一部分股票,把资金撤出来,只要创业板权限已经开通,你照样可以买卖创业板股票。
另外,别忘了,你在开通创业板之前,还得先有沪市或深市的A股账户。也就是说,你得先是个合格的股民,才能考虑进阶到创业板。这个逻辑倒也清晰,毕竟创业板风险相对高一些,自然需要投资者有过一定的市场经验。
既然说了门槛,那开户流程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。现on-line上开户很方便,打开券商的APP,按提示操作就行。但创业板的开通,会比普通股票账户多一个环节,那就是“风险承受能力评估”和“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评估”。
这个风险评估,大家别随便勾选。券商会问你一堆关于投资偏好、风险承受能力、投资年限之类的问题。你想想,创业板的波动性比主板要大,如果评估出来你是个“保守型”投资者,那你的创业板权限可能就暂时开不了,或者需要你再进行一次评估。我见过不少朋友,因为之前随便填了,结果想开创业板的时候,又被要求重新评估,耽误了交易。所以,诚实填写,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,很重要。
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是“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评估”。这里面会让你签署一份《创业板股票交易特别提示》之类的文件,告诉你创业板的风险,包括交易规则、涨跌幅限制等等。这个提示,一定要认真看,别一扫而过。它不是走形式,而是真的要让你明白,你将要面对的市场是什么样的。如果你不确认自己理解了,一定要问清楚。
说起来,我第一次想开创业板的时候,也是一头雾水。那会儿线上开户还没这么普及,还得跑到营业部去。现在方便多了,但有些坑还是得避开。比如说,很多朋友会问,是不是我开通创业板之后,我之前买的股票也自动算作创业板了?不是这样的,创业板的交易权限是单独的,你只能买卖创业板指数成分股以及其他被归类到创业板市场的股票。你原来在主板买的股票,还是在主板交易。
还有,关于“2年交易经验”的认定,各个券商的细则可能略有差异。有些券商可能只看你名下有没有其他账户交易过,有些可能要求是同一个账户连续交易满2年。所以,如果你对自己的交易年限不太确定,最好提前咨询一下你的券商。我之前有个朋友,就是因为这个细节没弄清楚,白白多等了一个月。
另外,在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的时候,有些券商会给你一个评分。低于某个分数,就不能开通创业板。这时候,你可能需要把你的风险偏好调高一些,当然,这得基于你确实有这个承受能力。千万别为了开户而虚假填写,一旦被发现,后果可就严重了。
创业板zuida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交易规则。首先是“T+2”的限制。很多新股民可能习惯了主板的“T+1”,即当天买入的股票,当天是不能卖出的。但在创业板,如果你是新股上市的首日参与交易,可以当天买入并卖出(T+0),但如果是后续交易,就得遵守“T+1”的规则。这个规则,对于习惯了T+0交易的朋友来说,是个需要适应的地方。
其次,就是那个吓退不少人的“23%”的涨跌幅限制。主板是10%,而创业板是20%,新股上市前5天更是高达44%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创业板的波动性非常大,潜在收益高,但风险也同样巨大。你得做好心理准备,可能一夜之间,你的持仓就会涨很多,也可能跌很多。我有个朋友,当初看好一个创业板公司,结果第一天大涨40%,第二天又跌了30%,两天下来,他的账户浮盈瞬间蒸发大半,这就是创业板的“魅力”所在。
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是,创业板的交易实行的是“集合竞价”和“连续竞价”相结合的制度,而且盘后交易时段也有特殊规定。尤其是新股上市,第一天一般是没有价格涨跌幅限制的,然后是前五个交易日无价格涨跌幅限制,之后才开始实施20%的涨跌幅限制。这些细节,看似琐碎,但在实际操作中,是会影响你的买卖决策的。
最近几年,关于创业板改革的声音一直都有,尤其是注册制推行后,创业板的门槛和规则也在不断优化。比如,之前有些关于“新股上市前20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”的规定,现在已经有了变化。对于投资者来说,关键是要时刻关注最新的监管政策和券商的通知。我个人的经验是,与其去记那些复杂的规则,不如在每次交易前,打开券商的APP,看一下当日的交易提示,或者直接问问客户经理。
另外,关于“交易经验”和“资产要求”这两项,也一直在有讨论,未来会不会有调整,很难说。但至少目前来看,这还是硬性的门槛。我的建议是,如果你的资产还没到50万,也没必要为了开创业板而硬凑。你可以先在主板熟悉市场,等资金和经验都到位了,再考虑开通创业板。毕竟,投资是个长期的事情,稳健比什么都重要。
最后一个小建议,关于券商的选择。虽然大多数券商的创业板开户流程都大同小异,但不同的券商在APP的使用体验、客户服务、费率等方面会有差异。如果你对技术要求比较高,或者对交易界面比较挑剔,可以多对比几家券商的APP。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那些界面简洁、操作流畅、并且提供专业资讯的券商。当然,费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,毕竟买卖股票,费用也是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