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龟交易法则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,由理查德·丹尼斯和威廉·埃克哈特两位交易大师共同开发。它是一套系统化、规则化的交易策略,旨在将普通人培养成成功的交易员。该法则详细规定了入场、止损、止盈等关键环节,为交易者提供了一套明确的操作指南,至今仍被广泛学习和应用。
20世纪80年代初,理查德·丹尼斯和威廉·埃克哈特就一个问题展开了争论:成功的交易员是天生的还是可以后天培养的?为了验证他们的观点,他们进行了一项实验,招募了一批背景各异的普通人,教授他们一套交易规则,并提供资金进行实盘操作。这批学员被称为“海龟”,而他们学习的交易规则,就是后来的海龟交易法则。
理查德·丹尼斯是一位成功的商品交易员,坚信通过严格的规则和纪律,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交易员。威廉·埃克哈特则更倾向于认为交易的成功更多取决于天赋。海龟交易法则的诞生,正是两人交易哲学的融合,它既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,也承认了个人能力的差异。
丹尼斯和埃克哈特招募的“海龟”们来自各行各业,包括赌徒、演员、保安等等。他们接受了两周的集中培训,学习海龟交易法则的具体内容,包括头寸规模、入场规则、止损规则、退出规则等。培训结束后,海龟们获得了资金进行实盘操作,丹尼斯和埃克哈特则对他们的交易进行监控和指导。
海龟交易法则是一套完整的交易系统,包含多个关键要素:
海龟交易法则非常重视头寸规模的控制,强调根据市场波动率(ATR,平均真实波幅)来确定交易头寸的大小。其核心公式如下:
头寸规模 = (账户风险比例 × 账户总资金) / (ATR × 每一点价值)
例如,如果账户风险比例为1%,账户总资金为10,000美元,某商品的ATR为0.5美元,每一点价值为1美元,那么该商品的头寸规模应为:
(0.01 × 10,000) / (0.5 × 1) = 200股
这种方式确保了每次交易的风险可控,避免因头寸过大而导致巨大损失。
海龟交易法则主要采用突破系统作为入场信号。有两种主要的突破系统:
海龟交易法则设置了严格的止损规则,以控制单笔交易的亏损。通常,止损位设置在入场价格的一定ATR倍数处,例如2ATR或3ATR。这意味着如果价格向不利方向变动达到预设的ATR倍数,就必须立即止损出局。
海龟交易法则的退出规则同样基于突破系统。当多头头寸的价格跌破过去10个交易日的最低价时,退出;当空头头寸的价格突破过去20个交易日的最高价时,退出。此外,也可以使用追踪止损等方式来锁定利润。
海龟交易法则是一套经过验证的交易系统,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:
假设我们使用海龟交易法则的系统一,交易某只股票。该股票的20日最高价为50元,10日最低价为45元,ATR为1元。我们的账户总资金为1万元,风险比例为1%。
首先,计算头寸规模:
头寸规模 = (0.01 × 10,000) / (1 × 1) = 100股
当股价突破50元时,我们买入100股。止损位设置为入场价格下方2ATR,即48元。如果股价下跌到48元,我们就止损出局,亏损200元。如果股价持续上涨,当股价跌破过去10个交易日的最低价时,我们就退出,锁定利润。
虽然海龟交易法则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,但其核心思想至今仍然适用。许多现代交易员仍然在学习和应用海龟交易法则,并根据市场变化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。例如,一些交易员会结合技术指标,如移动平均线、MACD等,来过滤掉一些虚假信号。
学习海龟交易法则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、参加培训课程等方式。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学习资源:
在应用海龟交易法则时,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交易目标,选择合适的市场和参数。同时,要严格遵守规则,保持纪律,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,才能在交易中取得成功。
海龟交易法则是一套系统化、规则化的交易策略,强调通过严格的规则和纪律来实现交易盈利。它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,至今仍然被广泛学习和应用。虽然海龟交易法则存在一些局限性,但在趋势明显的市场中,仍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。对于想要学习系统化交易的交易者来说,海龟交易法则是一套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典交易策略。
交易法则 | 描述 |
---|---|
头寸规模 | 根据ATR调整头寸大小 |
入场规则 | 突破20日或55日最高/最低价 |
止损规则 | 设置在入场价下方/上方一定ATR倍数 |
退出规则 | 跌破10日最低/突破20日最高价 |
免责声明:本文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交易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