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提到庄家是如何操作的,很多人脑子里立刻蹦出各种阴谋论,什么锁仓、对倒、洗盘、砸盘,好像市场就是庄家一个人的游乐场。其实,真这么简单就好了。我做这行也有些年头了,接触过各种盘面,见过形形色色的“庄家”,也踩过不少坑,慢慢才咂摸出点味道来。很多时候,所谓的操作,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乎其神,但也确实有其门道,而且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和隐蔽。
首先得明确,我们说的“庄家”,绝不是某个固定的、统一身份的群体。在不同的市场,不同的品种,甚至同一品种的不同阶段,庄家都有不同的面孔。有时候是一个资金量特别大的机构,有时候是几个关联的账户在协调。甚至在一些小型股上,几个有影响力的个人加上一些配合的资金,也能形成所谓的“庄家”效应。
很多人总觉得庄家无所不能,可以随意操控股价涨跌。但现实是,尤其是在监管日益严格,信息越来越透明的今天,要做到绝对的、长期稳定的操控,难度极大。他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:市场整体情绪、其他资金的动向、突发新闻、监管的态度,甚至还有我们这些散户的反应。所以,与其说“操控”,不如说是“影响”和“引导”更为贴切。
我接触过一些新入行的朋友,他们总想找到一个万能的指标或者一套固定的模式来识别庄家。这就像想找到一把能打开所有锁的万能钥匙一样,几乎不可能。市场是活的,庄家也在不断进化,他们的手法也会根据环境变化。死守一套理论,最后很可能就被市场抛弃了。
既然不是绝对操控,那庄家究竟是怎么做的?这里面确实有一些普遍的“套路”,但要注意,这些套路并非固定不变,而是可以组合、变通的。
拿最常见的“洗盘”来说,目的是为了清理掉那些心态不稳、容易被吓跑的筹码,好让后续拉升时阻力更小。手法有很多,比如突然放量下跌,制造恐慌;或者长时间横盘,让持股者失去耐心;甚至是打出一些难看的K线形态,比如刺穿重要支撑位,然后迅速拉回。关键在于,这些动作要在不引起大规模恐慌出逃的前提下,逼走那些“不安定因素”。
还有“对倒”,就是几个账户之间互相买卖,制造出成交活跃的假象,吸引眼球,也可能目的是为了拉高均价,为后续出货做准备。这种操作,在技术上看,有时候会出现成交量放大,但股价涨幅却不大,或者出现一些连续的“一”字形或者“V”字形波动,尤其是在盘整阶段。但要注意,并非所有成交量放大都是对倒,很多时候是真实的交易。
“吸筹”阶段更是关键,这个阶段庄家需要默默地买入,尽量不引起市场注意。低买高卖是每个交易者的基本逻辑,但庄家做的是大量,他们要在不大幅推高股价的情况下,把想要的数量吃到手里。这往往伴随着成交量的不活跃,股价窄幅波动,或者看似没有规律的上下点。有时候,他们会利用一些负面消息或者市场低迷期来完成吸筹,成本也相对较低。
信息不对称是庄家操作的基石之一。在很多股票的早期阶段,尤其是一些中小市值公司,庄家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一些内部信息,或者自己制造一些“故事”,然后通过各种途径传播。有时候会是研报,有时候是内部交流群,有时候甚至是某些媒体的“爆料”。
作为普通投资者,我们很难去分辨这些信息的真伪。尤其是那些看起来“内部消息”十足,或者“逻辑严密”的分析,很容易让人信以为真。我曾经在一次新股的IPO初期,就看到过一个所谓的“内部人士”在某个论坛上爆料,说公司有重大技术突破,未来几年都会高速增长。很多人因此追高,结果没多久,那个“技术突破”就成了泡影,股价也大幅下跌。
所以,我认为,与其去追逐这些真假难辨的消息,不如把精力放在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场常识上。庄家虽然有信息优势,但他们也需要考虑市场情绪和最终能否顺利出货。一旦他们释放出过于夸张、不切实际的消息,一旦被识破,他们自己的风险也会很高。
“出货”是整个操作链条中最关键也最容易被发现的环节。庄家在高位,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利润,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手中的筹码,以尽可能高的价格,卖给那些愿意接盘的投资者。这时候,市场情绪往往是狂热的,各种利好消息满天飞,股价也可能出现一些快速拉升的迹象,吸引最后的追高者。
我见过有些庄家,出货过程很“耐心”,连续几天或者几周,每天都在高位震荡,成交量却并不算特别巨大,看起来好像还有上涨空间,但实际上是在慢慢地、一点一点地派发。这种方式,往往让很多想“等最后一跌”的投资者错失了卖出的机会,直到股价开始明显的、快速的下跌,才意识到被套了。
而有些出货方式则比较“暴力”,可能会突然出现巨大的抛单,或者连续的跌停板。这种方式更像是“割肉”,一旦出现,往往意味着庄家已经到了必须快速离场的地步,可能是因为市场出现重大转折,或者他们自己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。无论哪种,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,一旦看到股价出现异常的、长时间的滞涨或者放量下跌,都要提高警惕,不能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。
说到失败的尝试,我记得几年前,有次跟着一只股票。当时,市场普遍认为这只股有“庄”,而且是那种比较稳健的“长庄”。我们观察到它在某个区间震荡了很久,成交量也比较均匀,看起来是在吸筹。后来,股价开始小幅上涨,每天都有一定的涨幅,但也不是那种特别夸张的。我们觉得是进场的好时机,准备跟着“喝汤”。
前面几个月确实也赚了一些,股价也翻了一番。我们都以为是庄家在缓慢拉升。结果,在一个重要的财报公布前夕,股价突然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,并且是无量的恐慌性下跌,之后连续几个交易日都是低开低走。我们当时就傻眼了,完全没预料到。后来才了解到,原来所谓的“庄家”在这个过程中,已经悄悄地把大部分筹码出掉了,留下的那点“活跃”,不过是为了吸引最后一部分散户进场,完成最后的派发。
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很多时候,我们看到的“配合”,可能只是别人精心布置的陷阱。真正的“庄家”,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我们普通散户是完全不同的,他们考虑的是整个资金链的运作,而不是一两天的短期波动。有时候,你以为你在配合庄家,实际上,你只是被庄家当作了他们出货的工具。
所以,回到庄家是如何操作的这个问题。我的看法是,与其去试图准确预测庄家的每一个动作,不如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交易系统和风险管理能力。市场本身就有其涨跌规律,多数时候,股价的波动是由供需关系、行业景气度、宏观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。
理解庄家的操作手法,是为了让我们在市场中看得更清楚一些,而不是为了去“战胜”庄家。我们要学会识别那些可能存在的“陷阱”,在有机会的时候,可以适当地“搭便车”,但更重要的是,在没有十足把握或者市场出现风险信号时,要敢于止损,保住本金。毕竟,市场不是赌场,每一次交易,都应该是基于理性的判断,而不是盲目的追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