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说到“长城车怎么样”,脑子里闪过太多声音了,有喊好的,有吐槽的,也有那种“哎呀,说不清”的。这很正常,毕竟这品牌产品线太宽了,从皮卡到SUV,从十几万的家用到几十万的越野,跨度太大了,不能一概而论。我接触这行也有些年头了,客户、朋友、甚至自己都开过、修过、对比过不少长城的车,就想凭着这些实打实的接触,跟大家聊聊,不吹不黑,纯属个人看法。
想当初,长城给人的印象,可能更多是“皮实耐用,便宜”,尤其是那些小面包、小卡车,那真是工地上、农村里跑得最多。后来,那几款SUV,像H6,真的是现象级的存在。我记得那时候,很多客户来问车,第一个就点名H6,理由很简单:空间大、配置高、价格比合资的要低不少,关键是,那个年代,大家对汽车的理解,还没有那么细致,够用就成了最重要的标签。H6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那个市场的需求痛点。
但这几年,感觉长城的变化特别明显。你想啊,光靠“便宜大碗”这条路,不可能走长远。从哈弗H6开始,到后来的VV7、WEY品牌,再到如今的坦克系列、摩卡、拿铁,产品定位、设计语言、技术含量,都有了质的飞跃。我有时候在展厅里,或者试驾会上,看到那些新车型,第一感觉就是:这还是那个长城吗?进步太快了,快到你得重新审视它。
当然,这种快速进化,也会带来一些小问题。比如,早期的一些车型,在 NVH(就是噪音、振动、舒适性)方面,可能还没跟上设计和动力的步伐,有些客户提出来,说跑高速风噪有点大,或者发动机声音传进来的比较多。这在追求极致静谧的合资车面前,确实是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。但话说回来,你再看现在,坦克300、摩卡DHT-PHEV这些,NVH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,跟同级别车型相比,完全不落下风,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优势。所以,这得看你具体看哪款车,哪个年代的车。
H6确实是功臣,但现在如果只盯着H6,那就太片面了。长城的野心,早就从“爆款SUV”转向了更细分、更高端的市场。坦克系列,我就觉得是他们一个非常成功的尝试。我曾接触过几个开坦克300的朋友,他们不是那种纯粹的越野发烧友,但就是喜欢那种硬派SUV带来的安全感和个性。坦克300的外观设计,复古又粗犷,很容易让人眼前一亮。更重要的是,它的越野能力,哪怕是对我们这些没那么疯狂玩越野的人来说,也足够应对很多场景了,比如去郊外露营,走一些非铺装路面,它都能轻松应对,不会让你觉得心虚。
我记得有一次,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郊区的一个徒步基地,路况不算太好,有些地方泥泞,有些地方坡度挺大的。我当时开的是一辆普通的城市SUV,得小心翼翼地走,生怕陷进去或者刮底盘。旁边一辆坦克300,就那么轻松地过去了,甚至都没怎么明显减速。那种感觉,就像是别人在爬山,你在坐电梯。这确实能让人感受到,一款在越野基因上打磨出来的车,在面对复杂路况时的底气。
当然,坦克系列也有它的“代价”。比如油耗,相比于那些城市SUV,肯定是要高一些的。另外,毕竟是硬派越野取向,在公路行驶的舒适性上,可能也需要你稍微妥协一下,悬挂相对硬朗一些,转向手感也偏沉。但这正是它的特色,就像你不能指望一辆硬派越野车像一辆轿车那样灵活舒适,反之亦然。选择它,就是选择了它的特质。
说到技术,长城这几年在动力和智能化这块,确实下了不少功夫。我比较关注的是他们的“柠檬”平台和“咖啡智能”生态。简单说,柠檬平台就是一个模块化的造车平台,这意味着不同车型、不同轴距、不同动力总成的车,都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去开发,这样能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,同时保证基础的性能和安全性。你看到像H6、初恋、坦克300,甚至后来的魏牌车型,很多都能看到这个平台的身影,但它们又各自有自己的特点,这就是模块化平台的优势。
而“咖啡智能”,说白了就是他们在车机系统、自动驾驶辅助等方面的投入。我接触过不少搭载咖啡智驾的车型,比如摩卡。不得不说,在某些场景下,它的辅助驾驶功能做得还是挺到位的。比如在高速巡航的时候,车道保持、自适应巡航跟车,都很平顺。甚至一些比较复杂的城市路况,比如跟车、变道,也做得有模有样。当然,我还是要强调,这些都是“辅助”驾驶,真正到复杂的、路况不熟悉的地方,还是得自己手握方向盘,眼观六路。
我记得有一次,在一个拥堵的市区路段,我开启了长城的城市辅助驾驶。车子在我的控制下,能比较平稳地跟住前车,遇到加塞的车辆,也能及时反应。但有个细节,就是前面有辆车突然急刹车,我的车反应也够快,但你从那个刹车力度上,还是能感觉到,它和一些技术非常成熟的合资品牌相比,在极限状态下的那种“老道”和“信心”,可能还有一点点差距。这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和一个刚入行的年轻师傅,都会做,但那个“火候”还是不一样。不过,进步速度真的很快,这是最让人惊讶的。
现在新能源是大势所趋,长城在这块也没落下。他们的DHT(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)混动技术,我觉得是挺有意思的。不像有些品牌做混动,还是基于燃油发动机的架构去做,长城这套DHT,更像是从头设计,目标就是高效率、低油耗。我试驾过几款搭载DHT的魏牌车型,比如拿铁DHT。在市区里面,它纯电行驶的比例很高,非常安静,而且起步加速非常顺畅,那种没有顿挫感的动力输出,给人的感觉很舒服。
油耗方面,确实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要低不少。我记得当时跑了一趟短途,市区拥堵路段加上高架,综合油耗显示在6个油左右,这个成绩对于一辆SUV来说,已经非常不错了。而且,这套混动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切换,也做得比较平顺,不像有些混动车,你能明显感觉到发动机介入的那种“拉扯感”。
不过,DHT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。比如,在高速巡航时,如果需要突然加速,发动机介入和动力输出的响应速度,有时会显得不够干脆,有点“慢半拍”。还有就是,对于喜欢追求极致驾驶乐趣的人来说,这种平顺为主的动力输出,可能会少了一些激情。但总体而言,我认为长城这套DHT混动系统,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,尤其是在油耗和舒适性方面,表现突出。
说实话,一个品牌好不好,最终还得看用户怎么说,以及售后服务是否到位。长城的车,销量大,保有量也高,这意味着用户的声音会很多。在我接触到的客户反馈里,有很大一部分是对长城的车表示满意,特别是性价比方面。他们觉得花不多的钱,买到了配置丰富、空间够大的车,而且这几年长城在可靠性方面的提升,也让大家心里更有底了。
但是,也有一些用户会提到一些小毛病,比如车机偶尔卡顿、一些小零件的耐久性问题,或者是在某些特定工况下,车辆的表现不如预期。这些,我个人认为,和长城产品线更新换代快,很多新技术、新设计应用到产品上的速度有关。技术在迭代,产品在进化,小问题难免会伴随。重要的是,厂家有没有意识到,并且在努力改进。
关于售后服务,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,因为不同地区的经销商水平差异很大。我接触过的长城经销商,有做得非常好的,客户满意度很高,有专业知识,服务态度也好;但也有一些,可能在技术水平或者服务意识上,还有提升空间。这也是所有品牌都面临的普遍问题,跟厂家直接关系不大,但跟用户体验息息相关。所以,买车前,了解一下当地的经销商口碑,可能比单纯问“长城车怎么样”更实际。
总的来说,“长城车怎么样”这个问题,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。如果你还在纠结,我的建议是: 明确自己的需求,然后去试驾。
如果你是追求极致性价比,需要一款空间大、配置足的家用SUV,那么哈弗H6、M6 PLUS这些,依然是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。它们成熟、稳定,而且价格优势还在。
如果你喜欢个性,喜欢硬派,偶尔需要走点烂路,那么坦克300绝对是同级别里一个绕不开的对手。它的越野能力和独特风格,是很多城市SUV无法比拟的。
如果你对新能源技术感兴趣,注重油耗和舒适性,魏牌的DHT系列,像拿铁DHT、玛奇朵DHT,都是不错的选择,它们的混动技术在同级别里有自己的特色。
至于智能化方面,长城确实在快速追赶,如果你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高,可以去体验一下他们的咖啡智驾,很多场景下都能给你带来惊喜,但也要有心理准备,这毕竟还在发展中。
最后,别忘了,汽车市场变化很快,长城的进步速度也很快。与其听别人说,不如自己去感受。找个周末,去长城汽车的4S店,把你感兴趣的车型都去试一试,开一开,坐一坐,看看他们的车机系统,和销售聊一聊,也许,你心里就有了答案。
```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