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为什么要做境外发债?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

期货交易软件 (4) 2025-07-26 04:37:35

我们为什么要做境外发债?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_https://m.letulww.com_期货交易软件_第1张

“为什么要境外发债?”这问题问出来,很多人脑子里可能就蹦出“缺钱”两个字,或者觉得是企业“国际化”的标志。我倒觉得,这话问得太笼统了,答案也远不止“缺钱”这么简单。我们真要聊这个,得把话说透了。我接触下来,很多时候大家对境外发债的理解,可能停留在一些比较表面的信息上,比如“外头钱便宜”、“可以换外汇”。这些当然是原因,但不是全部,更不是最核心的。很多时候,我们做这件事,是为了解决一些国内市场解决不了的、或者解决起来代价太大的问题。

境外的“便宜钱”:真有那么好拿吗?

首先说说大家都关心的“钱”。境外确实有时会有利率更低的融资机会,尤其是当你的主体信用评级不错,或者有海外资产作为抵押的时候。我们接触过一些项目,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拿到2%左右的票息,这在国内,尤其是在过去几年,几乎是不可想象的。但是,这“便宜钱”也不是白给的。首先,要符合境外发行人的资格,这本身就是一个门槛。其次,你得有美元、欧元或者其他主流货币的收入流,才能方便地偿还本息。不然,你借了美元,最后用人民币还,中间的汇兑损失和麻烦,可能会把那点利率优势给抵消掉。而且,国际评级公司的标准,跟国内的有差异,你得花时间去适应和沟通,才能拿到一个满意的评级。

我们有个客户,就是做特定工业品出口的,当年国内融资利率大概在5%以上,而且额度也比较紧张。他们看到国际市场上有些类似的债券票息在2%-3%,就觉得机会来了。他们也做了尽职调查,也找了评级机构,但结果发现,虽然他们业务本身稳定,但因为是国内的生产基地,并且收入主要在国内结算,境外投资人对他们业务的理解和信任度,需要一个建立的过程。最终,他们拿到了一些机会,但票息大概在4%左右,比国内略低,但也不是那种“惊掉下巴”的低。更重要的是,整个流程非常漫长,光是准备材料、与投资人沟通、律师审计等等,就花了近一年。这期间的各种成本,也得算进去。

所以,境外发债的“便宜钱”,更像是一种“潜在优势”,你需要付出努力去挖掘和实现。它不是一个自动就能获得的福利。很多时候,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企业,觉得境外融资就是“看起来很美”,结果实际操作起来,成本和复杂程度远超预期,反而得不偿失。

“走出去”的内在需求:不只是为了换汇

除了融资成本,境外发债更大的意义,在于它能满足企业“走出去”的内在需求。很多企业,特别是那些业务已经国际化,或者有海外投资、并购计划的企业,单纯依靠国内融资,是无法支撑其全球化战略的。比如说,你需要用美元收购一家海外公司,你不可能在国内借人民币,然后去市场上换美元,再进行收购。这中间的汇率波动风险,以及操作的繁琐,都太大了。直接在境外市场发行美元债券,募集美元资金,然后在境外进行交易,这才是顺理成章、风险可控的做法。

我们之前接触过一家新能源领域的公司,他们在全球各地都有项目,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。国内的银行给的信贷额度,虽然可以满足一部分需求,但对于他们快速扩张的步伐来说,是远远不够的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很多项目的收入也是以美元结算,如果能发美元债,就能实现融资币种和资产币种的匹配,极大地降低了财务风险。而且,境外发债,尤其是以美元计价的债券,可以帮助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建立自己的信用和品牌,这对于他们未来吸引国际投资、寻求全球合作伙伴,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
从这个角度看,境外发债,不再仅仅是“融钱”,更像是一种“战略工具”。它能帮助企业更有效地配置全球资源,降低海外业务的财务成本和风险,同时还能提升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。这是一种“顺势而为”,而不是“被动缺钱”。

风险对冲与财务灵活性:不可忽视的考量

大家有时候会忽略的一点是,境外发债也能提供重要的风险对冲和财务灵活性。人民币汇率的波动,以及国内金融政策的变化,都可能对企业的跨境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。通过在境外发行以主要外币计价的债券,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。比如说,如果你的业务是出口为主,收入是美元,那么发行美元债,就能很好地匹配你的资产和负债,降低汇兑损益带来的不确定性。

我记得有个做跨境电商的客户,他们的收入大部分是美元,但国内的融资很多是人民币。当人民币快速升值的时候,他们手里的美元就显得不那么值钱了,回流到国内还需要兑换,感觉有点“亏”。但当人民币贬值时,他们手里的美元就更值钱了,但同时,他们在国内的融资成本,因为要考虑未来可能的汇率风险,银行在定价时也会有所顾虑。他们后来发行了一笔美元债,募集了美元,用于一部分海外运营和采购,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锁定了他们的财务成本,也提升了财务操作的灵活性。

而且,境外发债的期限和结构,通常比国内更灵活。虽然说国内的资本市场也在发展,但相对而言,境外市场在期限、票息结构、还款方式等方面,给了发行人更多的选择。比如,你可以设计一些浮动利率债券,或者与特定资产挂钩的债券,这些在国内可能就比较少见。这种灵活性,对于那些业务模式有特殊性的企业来说,是很有吸引力的。

实际操作中的挑战与对策

当然,我们也不能只看到好处,实际操作起来,挑战是真不少。首先,是信息披露的严格性。境外的监管机构和投资人,对信息披露的要求非常高,而且标准和国内不一样。很多企业,包括我们接触的一些,在准备招股说明书或者发行文件时,都觉得非常吃力,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梳理和披露。比如,过去的一些关联交易,国内可能不算大事,但在境外,就需要详细披露其商业合理性和定价依据,否则可能会成为质疑的焦点。

其次,是法律和合规的复杂性。发行境外债券,需要聘请境外的律师、评级机构、承销商等,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服务,成本也不低。而且,不同国家、不同市场的法律法规都不同,需要确保整个发行过程符合当地的要求。我们曾见过有企业,因为对某个国家市场的特定法律条款理解不够深入,导致整个发行计划被延误。这就需要我们在项目初期就组建一个有经验的团队,或者聘请专业的顾问,来把控风险。

再者,是汇率和利率的双重风险。虽然我们说可以对冲,但完全消除风险是不可能的。汇率的长期大幅波动,或者国际利率的快速上升,都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还款能力。因此,在境外发债之前,必须做好充分的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,确保企业能够承受最不利的情况。我们也曾遇到过一些企业,在低利率时期发行了大量债券,结果利率快速攀升,导致他们的融资成本一下子上去了很多,这对他们的经营造成了不小的压力。

对“为什么”的再审视

所以,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:“为什么要境外发债?”我想,答案是多维度的。它不仅仅是为了“缺钱”补窟窿,更是一种战略选择,一种资源配置的优化,一种风险管理的手段。当一个企业,其业务模式、收入来源、或者发展战略,已经超越了单一国内市场的限制时,境外发债往往就成了一个必然或者优选的通道。

对于我们做金融服务的来说,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,比简单地推销一个产品更重要。境外发债,不是一个万能药,也不是一条可以轻易走的捷径。它需要对企业自身情况有清晰的认知,对国际资本市场的规则有深刻的理解,并且愿意付出相应的努力和成本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发挥境外发债的作用,为企业的发展赋能。

THE END